“还、还有很好的师尊…”
眼泪大滴砸落,在泥土上晕开深色的花…
祝余轻声安慰:“他们会为你骄傲的。”
苏烬雪抽泣了几下,转身一头扎进他怀里,紧紧攥着他的衣襟,眼泪终于决堤而出。
祝余轻抚她的后背,任泪水浸湿自己的衣袍。
“哭吧,哭过之后,就要继续往前走了。”
暮色渐浓。
另外三镇的援兵和杨肃调来的步卒,赶着载满粮食药品的驴车抵达。
忙活了一天的杨肃独自登上残破的城楼。
远处篝火点点,苏烬雪在帮医者照料伤员。
他望着这一幕,心中百感交集。
“仲明兄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发呆?”祝余也来到了城楼上。
杨肃一惊,随即苦笑道:
“祝兄弟…杨某是在想,这一战我们边军未立寸功…”
“仲明兄此言差矣。”祝余打断他,指向城中忙碌的士卒,“你看那些将士。”
杨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他的部下们或搬运物资,或搭建帐篷,个个忙得满头大汗。
一个年轻士卒还把自己的披风裹在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身上。
“守护百姓,从来不止在战场上。”
祝余说道。
“朔州陷落,非边军之罪。”
“何况,若无将士们死守军镇,妖魔早已长驱直入。哪有今日反击的机会?”
“这一战,是我们共同的胜利。”他拍拍杨肃的肩膀,“接下来安抚百姓、重建城池,还要仰仗仲明兄和边军的兄弟们呢。”
杨肃怔怔地望着城中景象,只觉胸中郁结尽消。
“祝兄弟说得对!是杨某钻牛角尖了。”
“对了,杨某还欠着祝兄弟一顿酒呢!”
“等安置好百姓,咱们再不醉不归!”
“求之不得。”
杨肃听了祝余的话疗,腰杆又直了起来。
带着亲兵在城中奔走,指挥士卒们照料百姓,分发粮食药品。
“都给我打起精神来!”他声音洪亮地喊道,“把最好的帐篷留给老人和孩子!”
“是!”
士卒们见主将重振精神,也纷纷干劲十足。
稍晚一些,一支高举着火把的队伍进入城中。
原来是平虏、安北、武川三镇的镇守接到捷报,亲自率兵前来支援。
“老杨!”
他们找到了分发粮食的杨肃,抓住他的胳膊热情道:
“老杨啊!兄弟们来迟了!”
杨肃嘴角抽了抽,挤出笑容:
“能来就好…要重建朔州,只靠我们昭武一镇可不够。”
“是啊是啊,六镇就剩咱们四个了,需得齐心协力!”
几位镇守打了个哈哈。
武川镇守王猛挠了挠头,讪笑道:
“老杨,听说此战有位剑仙助阵?快带我们见见!”
杨肃放下手中的粮袋:
“不是剑仙,是位修为高深的剑修和他的徒弟。”
他朝城西方向努了努嘴。
“他们正在调息,不便打扰。”
“剑修?”平虏镇守李忠眼睛一亮,“可是哪家宗门幸存的高人?他们还肯助我大乾?”
“这…”杨肃一时语塞,他还真不知道祝余的师承。
“祝兄弟出身何派,我也说不上来,只知道他的徒弟是苏氏旁支,左营都尉苏明远的闺女。”
“苏氏?苏氏还有人活着?”
三位镇守闻言,纷纷感叹:
“苏氏满门忠烈,能留一女拜在剑修门下,苏将军泉下有知,也能瞑目了。”
“诶,老杨。”王猛眼珠子转了转,“那苏家闺女多大了?到出阁的年纪了没?”
“你问这干嘛?”杨肃斜睨着他,眼神不善。“我警告你别乱打主意。”
“嗨,你想哪儿去了。”
王猛见杨肃脸色不对,赶忙解释:
“我家生的都是闺女,能打什么主意?”